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育學考研-學碩 > 針對院校 > 華中師范大學 > 學員榜樣庫
本文源自學生投稿,為學生真實考研經驗,勤思首發(fā),轉載請申請。
勤思學員考入華中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
班型:網絡全程班 總分:343 專業(yè)課:201
在大學做的比較有始有終的事情就是考研,從初試到復試,時間跨度不長不短,收獲還是蠻大的,我希望我講的這些事不會被大家認為是雞湯,只是實事求是,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下我的情況。
考研動機
我身邊有不少考研的同學,考研原因各種各樣,有的是因為男女朋友,有的是為了彌補高考遺憾,有的是喜歡某個專業(yè),有的是處于高校情結,總之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持續(xù)前進的動力很重要,對我而言,我認為在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的社會,終生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研究生的學習正好給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條件,因此想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充實自己。
此外我自己比較喜歡教育學,就像杜威說的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其他的很多方面都離不開教育學的一些基本常識,對這一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框架的理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生活。以上就是我考研的動機,每當我想放棄時,我總會想想我為什么要堅持。所以,列一個清晰理性的目標不時提醒自己。
考研經歷
首先說明別光看別人的經驗,自己不實踐不動手不動腦,別人的經驗始終都與自己無關,所以別人的經驗一定要慎重借鑒。
關于選專業(yè)和選學校
在這里我就不展開了,這是倆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同學為這些問題會糾結到預報志愿的時候,畢竟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建議也不好給,總之不要讓這些問題影響了自己的復習,記住一個原則:在怎么選專業(yè)和學校,你都只能去一個,好的專業(yè)差點的學校,差點的專業(yè)好的學校,或者好學校好專業(y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的目標是好學校好專業(yè),你當然得比其他同學更努力啦!
關于教育學專業(yè)課的復習
因為喜歡教育學,我選擇了跨專業(yè),是的,復習教育學那6本書之前我對這個科目一片空白,除了教育學基礎,很多又是理解識記的內容,我高中是理科生,想到要理解記憶那么多文字內容,還是很頭疼,幸好在 貼吧遇見了張老師,哈哈,沒有打廣告的意思哈,加了張老師qq后咨詢了很多關于考研的事情,張老師不厭其煩的回答,想到我要不要報班,我覺得我是跨專業(yè),為了保底,我報了勤思的全程班,跟著視屏和對應的講義學習,心理踏實多了.
勤思的資料我覺得做的還是蠻科學的,基礎,強化,沖刺,每個階段都有它特殊的意義。沖刺班的講義做的好給力,每章都用框架列了出來,條理清晰,便于記憶。還有一定要好好利用視頻資料,各科老師講的很不錯,我建議大家至少看3遍,每看一次你都會有一種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是對你理解和記憶的加深,還有一點復盤也很重要,你能用自己的話清晰的表達出你一天所學的知識,其實也證明這個知識內化到你的認知結構當中去了。整個專業(yè)課的學習都是跟著勤思的課程學習的,效率高,節(jié)省了很多我搜集資料的時間。很感謝勤思對我的幫助,花些銀子也值。
關于復習時間分配問題
復習時間的分配對于復習效率的提高很重要,對時間的利用也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我是按照分值分配和自己的優(yōu)勢弱勢科目來分配時間的,一個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時,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意識有目的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比盲目的去做,前者效率高的很,一天至少保持6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關于公共課的復習
英語的復習大家在詞匯積累的基礎上一定要琢磨做題技巧的掌握,閱讀寫作永遠是大塊頭,常練常新,從復習開始到初試時得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同化吸收西方人的寫作和閱讀思維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去接觸它。政治,大家不要抱著去考60分的態(tài)度學習,60分也是復習,70分也是復習,80分也是復習,考場上的一分就是一分,不要因為自己平時的不認真而失去不應該失去的分數。
大家看看往年的初試復試情況就可以體會,感同身受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可以先知先覺,適當減少自己走彎路的情況。政治資料不要貪多,要求精后期大家會發(fā)現很多版本樣式的神馬資料,其實要掌握的知識點是固定的,就已經集中到一本書上了。一個原則;選好復習資料,精讀,反復看,不貪多,求掌握,也要分析出題技巧和陷阱。
送給弟弟妹妹的話
去年的現在我也是看各大網站,搜集各種信息,和你們現在的處境一樣,許多不確定性的疊加總會促使自己去看各種經驗貼,尋求學姐學長的幫助,因為我也曾得到過學姐學長的幫助,所以我想把這份傳承繼續(xù)下去,希望考研學子能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也值。最給力的就是得到了勤思的幫助。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一定要行動,把你的計劃付諸于行動,只有做了,你才會有直接經驗,你才會有最深的體會,這樣別人的間接經驗才可以有效的鏈接到你的感悟中,最后一句話送給親愛的你們:if you never try,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wangp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