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內容已經將奴隸社會時期的教育發(fā)展狀況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已經復習結束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會開始封建社會時期的教育發(fā)展狀況的學習。在咱們書上的內容主要是包括從秦漢時期一直到清末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教育發(fā)展狀況。在整個的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之中,我們可以主要是從四個大框架來進行學習。
第一個框架即文教政策,比如說漢代的文教政策受董仲舒的影響,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而且一般講文教政策的時候可以從三個小層面出發(fā),以漢代的文教政策為例,第一個層面是指朝代的指導思想,比如漢代指導思想,剛開始是追求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但是后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指導思想即儒家思想;第二個層面是指培養(yǎng)人才的形式即學校,漢代的文教政策提出興太學以養(yǎng)士,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養(yǎng)士制度;第三個層面是選拔人才的形式,即選士制度,漢代提出重視選舉,選賢任能。這就是這三個層面的具體內容,其實后來的唐。以及后面的宋元明清朝代都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的。大家完全可以按照這個套路來進行背誦。
第二個框架即養(yǎng)士制度,也就是學校。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的形式。又具體分為這么幾個邏輯。學校在整體上分為官學與私學,官學又分為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漢代的中央官學主要是包括太學、鴻都門學與宮邸學,其中太學在其他自主命題的院校是考過原題的,這個著重要去看一下,鴻都門學考察好多個選擇題,是關于選擇題的重點;地方官學主要是包括郡國學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郡國學,即文翁興學,這也是選擇題考察的很重要的考點,所以要注意細節(jié)。私學分為初級一點的私學與高級一點的私學,初級私學在漢代叫做書館,高級私學在漢代叫做經館,其中的著錄弟子等要注意的是注意細節(jié),可能會考察到選擇題。而且要注意的是每個歷史時期的初級私學與高級私學的叫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的是名稱加時代一定要對得上,也是當做選擇題的形式來進行考察。
第三個框架即選士制度,在漢代時期的選士制度即察舉制,察舉制目前311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來進行考察;之后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士制度即九品中正制,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九品中正制已經不能夠適應當時社會需要;所以在隋唐時期建立并發(fā)展起來了科舉制,這幾種選士制度之中最為重要的是科舉制,科舉制在其他自主命題的院校是考察過大的論述題的,其他的一般是選擇題考的較多,但是要是考察論述題的話可能會問,自秦漢以來中國古代的選士制度的演變是怎樣的?都是有可能會考的,所以建議大家當做重點去進行復習。
文章來源:勤思教研 徐老師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chen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