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考研信息-政治英語 > 考研政治培訓 > 考研政治復習
導語:考研說白了是,如何答題考試取得分。而對于政治考研切不可掉以輕心,要注重答題技巧和學習復習技巧。如何考取好成績,如何在復習中事半功倍,本文有具體論述,值得考生學習。對于答題思路的解答需要重點記憶。
考研政治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其中客觀題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的,而主觀題是以分析題的形式出現(xiàn)的??陀^題在答題卡上回答,主觀題在答題紙上回答。
選擇題又分為單選題和不定項選擇題,這部分題量較大,選擇題覆蓋面廣,隨機性強,任何一個學科中的任一知識點都可能出現(xiàn)。只有按照考綱要求和考綱規(guī)定的知識點,將知識內(nèi)容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捷徑。對一些重要的概念,不要簡單地記憶、背誦,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學科中不同章節(jié)的概念、觀點綜合起來把握。選擇題大量考查的是概念、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材料分析題在近幾年考研政治試卷中所占的分值比較重??忌诮獯鸩牧戏治鲱}時要注意兩點:一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材料歸納出來后,用相關的事實理論做依據(jù),然后做出分析。二是結(jié)合理論分析問題時,要盡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幾個點,答題時就要將這幾個點答全,每個點不需要展開太多,最好把本考題涉及到的所有相關知識點分成小點全部寫上。解答材料題時,尤其要注意層次和邏輯,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觀點全部羅列出來,便于閱卷教師找到要點。
分析題的答題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仔細審題。要學會找出“題眼”。大家都知道主觀題中給出的材料動輒就是洋洋灑灑一大片,要是真的一字一句細細讀完的話,會花去不少的時間。但是,回過頭來想想,真正有用的信息卻并不是很多,因此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大家在平時練習時就要學會找到材料的“題眼”,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解釋每一個概念并寫出原理的基本內(nèi)容。注意多寫出一些相關的原理。而每一條原理其實并不一定要寫許許多多的字,只要讓閱卷老師知道你答的是這條原理就可以了。
第三步,聯(lián)系實際。注意多結(jié)合材料,千萬不要跑開材料隨便發(fā)揮,如果那樣就等于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第四步,總結(jié)。需要把一些自己認為非常重要而且肯定是考點的原理再強調(diào)一遍。舉個例子:2003年考研政治中的分析題,有一道是講綱領的,考綱中應該有這句話,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tǒng)一論者。這句話就應該寫兩遍,萬一老師沒有看見第一處,還有另一處。因為這句話就很有可能是得分點。
此外,在回答主觀題目時,最好事先考慮好問題,找到得分點,再動筆。如果沒有考慮周全,就下筆答題,就很容易寫上很多令判卷老師厭煩的多余字。
對于最后一道選做題,從往年的經(jīng)驗看,選擇世界形勢政治的題目居多,得分也相對容易些,第二道選作綜合題目得分考點比較難以把握。剩下不到兩個禮拜的復習時間,建議各位考生多多參考近幾年真題的選做題,從中找到可以較容易得分的方法。
最后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答題時一定要字跡清晰。判卷老師每天批閱大量的試卷,看很多字,如果你寫得比較潦草,印象分肯定就大打折扣,評分上肯定就不占優(yōu)勢了。此外,要是你的卷面極其混亂潦草的話,很可能導致判卷老師找不到應該得分的考查點。這樣,就太得不償失了。
考研政治答題注意事項概括如下:
1)你可以寫出點什么,但是千萬不要覺得夠了就不寫了。記住,一定要把自己能夠想到的有關聯(lián)的東西全寫上去。
2)全寫上去了還不夠,記住有些重要的話是可以寫兩遍的。如果題目相關的話,不妨這道寫,那道也寫,因為改卷子的老師不同的,有些話,各個老師看著都喜歡,這個也給你兩分,那個也給你兩分,你也許就過了。
3)應該緊抓不定項選擇,不定項選擇你通過了,政治過線問題就不大了。單選大家一般都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zhàn)考研,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資料包括心理學、教育學、漢碩等專業(yè),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yè)資料。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發(fā)放,如果沒有解決,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習室”微信公眾號投訴。
來頂一下 |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quán)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quán)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quán)!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jiada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