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學生投稿,為學生真實考研經(jīng)驗,勤思發(fā)布,轉載請申請。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勤思教育企業(yè)頻道 > 學員心聲-往期經(jīng)驗-學員日記
本文源自學生投稿,為學生真實考研經(jīng)驗,勤思發(fā)布,轉載請申請。
武漢理工大學教育學研究生
2015年03月30日,當武漢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研招辦曾老師電話告知我有順利通過復試時,一切終于塵埃落定。
其實,我早就想把自己這一年來的心得體會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一來算是一種傾訴與宣泄,另外也算是為16屆的學弟學妹們提供一點借鑒。
說到為什么考研,我想有兩點原因是不得不說的。一方面,我之前是在一家臺資企業(yè)做管理工作,因長時間的加班與相對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職業(yè)倦怠讓我產(chǎn)生了逃離的想法,我急于為自己尋找另一條生路;另一方面,我十分懷念大學時光與校園環(huán)境,以后也希望進入高校之類的機構工作,深思熟慮之后決定辭職考研。在專業(yè)的選擇上,本人因為極度討厭數(shù)學,又因為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而且我也不排斥教育學,所以我認為教育學專業(yè)很適合我,故在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后,我成為了考研大軍中的一員。
雖然我是第二次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但我實在不愿意用“二戰(zhàn)考生”來標簽自己。用時髦一點的話來說,第一次考試我基本是“裸考”的,公共課只看了點英語單詞和政治大綱解析,專業(yè)課我只瀏覽了大綱解析,注意:是瀏覽。。。所以對于最后結果,我是坦然接受的。我記得那天是2014年02月17日,在我查到分數(shù)之后,我尤為平靜,因為像我這樣的,如果能考高分,那也太沒天理了。
備戰(zhàn)篇:
1.心中有圖,心中有框架。
每一門都有線索可尋,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在前期我們就需要理清這些線索,不管是人與社會的不同視角,還是時間脈絡,不同國家等,大家都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腦海里要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框架,這不僅有利于答題,而且有利于背誦。
2.萬變不離其宗。
教材非常重要。并不說講義不好,只是想說教材是最根本的源頭的東西,考點基本來源于教材,當你能把教材吃透時,等待你的將是通途。我想開玩笑地說:不弄透這5本經(jīng)典教材,你是來考研的么!
3.形成“自己的東西”。
說白了就是我認為做筆記很重要,這樣不僅可以幫你梳理知識點而且還有利于后期鞏固,雖然講義已經(jīng)將線索捋得很清晰了。在做筆記這一點上我也是后知后覺的,我記得當我意識到筆記重要性時是在外教史部分:我以教材為參考,把每個國家的教育史況按照時間順序整理總結在筆記本上,雖然前期花了很多功夫,但是后期當我復習時真的很方便,我可以完全棄掉教材和講義,就像看故事一樣,效率非常好。同理,中教史中的幾個學制等都可以這樣來進行,而不是一味地依賴講義或教材。
4.真題才是王道。
311統(tǒng)考從2007年開始到現(xiàn)在已有9年的歷史,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我們在弄懂知識點的同時,不能忘了去研究真題??键c頻率,出題形式等都需要有心人來發(fā)現(xiàn)與挖掘。
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管我們學得怎樣,我們的最終成果是要通過一張卷子展現(xiàn)出來的。所以平時我們就要通過做題來鞏固知識點和領會答題技巧,考前更需要做套題來掌握時間進度,這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有分析自己只考了227分的原因,一方面跟地區(qū)壓分有關,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我并沒有很好地去做套題來掌握時間進度,這直接導致我在考場上時間不夠用,最后兩道論述題答得太倉促,甚至連構思的時間都沒有了。
在此需強調一點,市面上的練習題讓人眼花繚亂,我認為大可不必去買,有了必勝習題庫,平時模擬題和最后六套題,再加上9年真題足夠了。
考試篇:
1.選擇題-縱觀9年選擇題的變化來說,選擇題難度在上升,出題者注重結合教育實際來出題,試卷上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很偏的的知識點,對此大家要見怪不怪,因為趨勢就是這樣。什么題都會的人幾乎沒有,我們只要平常心對待就好,碰到不會的選擇題就直接跳過再進行下一題,絕對不可以在一兩道選擇題上面耽誤過久,否則造成的損失可能是無法彌補的?。?!
2.辨析題-首先要擺出自己的觀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可模棱兩可,在判斷完之后就是進行分析了,要利用書本知識闡明清楚理由,最后進行綜合。
3.簡答題-簡答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分點答題就不會錯,簡答題無需長篇大論,因為這是在浪費時間。
4.論述題-論述題需花費的時間比較久,考生也很可能會因為前面的答題而影響了后面答論述題的時間,所以時間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答題的時候,建議在稿紙上先進行構思,將知識點列出來再進行串聯(lián)組織,個人覺得論述題非??简灴忌倪壿嬎季S能力與組織能力,我們要讓閱卷者從中看到你的觀點,答題脈絡,讓閱卷者覺得這是經(jīng)過組織的,所以構思非常重要。另外我們除了要引用書本的的理論之外,還應該有自己的觀點,觀點應盡量鮮明深刻。很多人會問答多少為好,對于這點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并不是答得越多越好,當然太少肯定不行,個人認為一頁紙是差不多的。
番外篇
1.一天之計在于晨。
相信沒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做到呢?平心而論,我做不到。對于后果我也深有體會,因為我早上不能經(jīng)常早起,那么白天的學習任務機會打折扣而不得不放到晚上,甚至要熬夜,這樣不僅會壓縮晚上學習公共課的時間,而且因為熬夜,第二天早上又會起不來,如此往復下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雖然我覺得在晚上學習會比較有效率,但是長期熬夜還是會讓我吃不消;況且并不是每個人在晚上都能做到有效學習,后期的強化背誦也需要大量時間,所以小伙伴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2.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勞逸結合是要的,你可以在學累了的時候適當放松一下,聽聽音樂,打打球,或者看些直播的比賽都可以,這本就無可厚非。但是否有人會把背單詞看政治大綱解析也當做一種放松與消遣呢?交叉學習是一位我的高中班主任教我的,不是非要通過娛樂活動才能夠放松!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始終這么認為??赡芎芏嗳耸瞧扔跓o奈去選擇教育學,對教育學可以說是毫無興趣,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不會對教育學產(chǎn)生興趣,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譬如我天生認為心理學很枯燥,但是當我看到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心理時,就對那些實驗很感興趣,教材上也介紹得很詳盡,所以那一部分我學得很好。
最后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在大家庭快樂學習與生活,并能在來年考上理想的大學。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hanshu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