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心理學考研-學碩 > 心理學名人及導師
林崇德 認知發(fā)展 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 博士
“心理學院
”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研究方向:認知發(fā)展;學科能力發(fā)展。
科學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人才心理學整合研究 2001-2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中小學生智力發(fā)展與促進 2001-2005
教育部社科重大攻關(guān)項目:創(chuàng)新人才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研究 2003-2007
思維過程中的執(zhí)行加工與自我監(jiān)控:時間相關(guān)電位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06-2009
教育部思政司重大項目: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研究 2007-2010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災后中小學生心理疏導研究(08JZD0026 )
教育部“金融危機應對研究”應急課題: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經(jīng)濟信心的重建與就業(yè)能力的提升(2009JYJR005 )
“發(fā)表論文
英文:
1、Lin Chongde,Li Tsingan. 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Theory & Psychology, 2003, 13(6):829-845(SSCI )
2、Chongde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Jiliang Shen.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3, 33:143-162(SSCI)
3、Chongde Lin, Weiping Hu, Philip Adey, Jiliang Shen. The Influence of CASE on Scientific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3, 33:143-162(SSCI)
4、Qing Zeng, Thomas W. Draper and Chongde Lin.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Is the Five-Factor Model Adequate?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2003, 2(3): 213-232 (SSCI)
5、Zheng Zhou, Stephen T. Peverly, Chongde Lin. Cross- and Within-Cultural Variations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Distance, Time, and Speed Interrelationships: A Follow- Up Study.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4,165(1) :5-27 (SCI)
6、Xiaoming Li, Chongde Lin, Zuxin Gao, Bonita Stanton, Xiaoyi Fang, Qin Yin and Ying Wu. HIV/AIDS knowledg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geographic,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2004, 19(3): 345-356(通訊作者)(SCI)
7、Qing Zeng, Thomas W. Draper and Chongde Lin.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Is the Five-Factor Model Adequate?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2003, 2(3): 213-232 (通訊作者) (SSCI)
8、Li Hong, Zheng Chijun, Gao Xuemei, Gao Shan, Lin Chongde(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ity and Reasoning Direction on Children's Causal Reason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2005,1( SCI )
中文:
林崇德。 創(chuàng)造性人才特征與教育模式再構(gòu)。 中國教育學刊,2010,6:1-4
羅小蘭,林崇德 . 基于工作情境下的教師勝任力影響因素 . 中國教育學刊,2010,2:80-83
徐碧波,林崇德,楊永寧。 樣例順序和解釋方式對問題解決遷移的影響。 心理科學,2010, 33(2 ):278- 281
林崇德。 心理學大眾化與中國化進程中的一種探索--《健全人格與心理和諧》評介。 心理科學,201033( 2):493 -495
王益文,林崇德,高艷霞,王鈺,張文新。 視聽跨通道干擾抑制:兒童ERP研究 .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 2010,40( 3)273 -280(通訊作者)
羅良,林崇德。 言語次級干擾任務對客體與空間信息保持的影響。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 2:113 -120
伍新春,林崇德,臧偉偉,付芳。 試論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gòu)建。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45-50
林崇德,胡衛(wèi)平 . 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36
沃建中,陳婉茹 ,劉揚,林崇德 . 創(chuàng)造能力不同學生的分類加工過程差異的眼動特點。 心理學報,2010,42(2),251-261
張麗,辛自強 ,李紅,林崇德 .探測認知發(fā)展的非連續(xù)性: 思路與方法。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 2010,1: 100-106
林崇德,辛自強。 發(fā)展心理學的現(xiàn)實轉(zhuǎn)向。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 1:1 -8
張景煥,劉翠翠 1,金盛華,吳琳娜,林崇德。 小學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觀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行為的關(guān)系: 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 1:54 -58
黃四林,林崇德。 任務切換機制研究的理論爭議與整合。 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 7(4 ):304~ 311 羅良, 林崇德 . 視覺工作記憶中有限資源分配的機制。教育科學, 2009,25 (6): 72 -75
張學民,申繼亮,林崇德。 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對教學能力的促進。 外國教育研究, 2009,36( 9):7 -11
沃建中,王燁暉,劉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研究 . 心理科學,2009, 32(3 ):535- 539
林崇德,伍新春 ,侯志瑾,付芳 ,臧偉偉。 災后中小學生的長期心理援助模式--基于TAT和 SAP的比較。 2009,4: 48-55
付 芳,伍新春 ,臧偉偉,林崇德 . 自然災難后不同階段的心理干預。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115 -122
臧偉偉,付芳,伍新春,林崇德 . 自然災難后身心反應的影響因素 :研究與啟示。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 3:107 - 113
彭華茂,王大華 ,申繼亮,林崇德 .老年期語義理解能力與空間定向能力的交叉滯后分析 .心理學報 2009, Vol·41, No·7, 624-629
羅 良,劉兆敏 ,林崇德,申繼亮 ,黃四林, 陳桄。 延遲干擾對空間工作記憶信息再認的影響。 自然科學進展,2009, 19(5 ):491- 497 (通訊作者)
林崇德。 基礎(chǔ)教育改革心理學研究30年 . 教育研究, 2009,4: 61-67
林崇德。處理好基礎(chǔ)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guān)系是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zhì)量的關(guān)鍵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 5:4 -7
張文新,陳光輝,林崇德。 應用發(fā)展科學-一門研究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新興學科。 心理科學進展2009,17( 2):251 -260
王福興,沃建中 ,林崇德。 言語、圖形任務條件下青少年發(fā)散性思維的差異研究。 心理科學,2009, 32(1 ):29- 33
張麗,辛自強 ,林崇德,李紅 . 事前分析的拉丁方任務的復雜性及其對兒童表現(xiàn)的影響。 科學通報, 2009,54( 2):193 -200
林崇德,陳英和 . 中國發(fā)展心理學30年的進展 .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1:38 -46
”出版圖書
教育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人才心理學整合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獨立
教育為的是學生發(fā)展(心理學家文庫之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獨立
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二版
發(fā)展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 2008
我的心理學觀--聚焦思維結(jié)構(gòu)的智力理論,專著 2008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quán)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quán)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quán)!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guolaoshi )
關(guān)注公眾號
送心理學大禮包!
點擊在線咨詢
010-86466160